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案件快报

多元解纷聚“网格”合力 法官走进杨李沟“讲理堂”

  发布时间:2020-06-24 15:20:51



近日,鲁山法院张良法庭庭长曾艳阳,带领庭里的6名同志,在启动多元解纷机制后,经过联系张良镇镇综治办、杨李沟村村委会负责人等,一起来到该村“说理堂”进行基层联动调解,以确保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化解在村内,实现案结事了。最终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整个调解过程持续两个多小时,最终得以圆满调解案妥善解决,还引来村民前来围观旁听,收到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原告姜某系张良镇杨李沟村燕山坡组贫困户。2018年4月,因想做跑运输生意,向同村村民曹某(原在郑州销售机动车)购买面包车。当顺利将东拼西凑的25500元转账支付给第三方(曹某指定人员)账户后,车却没买成,曹某仅退还给姜某500元,姜某要求曹某退还剩余25000购车款,曹某一直拖欠未还,继而发生纠纷。


案件受理后,办案人员了解到从2018年6月开始,姜某先行到张良镇派出所报案,经派出所民警孙某解释不属于刑事案件后,又找到张良镇综治办,杨李沟村干部也多次与曹某联系,曹某因外出务工未与照面,多次协调未果。由于曹某联系不上,无法进行调解,姜某因此事不断信访,情绪激动,成为村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考虑到该案系涉贫困户案件,双方矛盾较大且有信访隐患,张良法庭庭长曾艳阳随即决定利用该村设立的“讲理堂”调解平台,联合镇政府、村委会以及了解当事人实际情况、威信高的同村人员,发挥多元化解纷优势,解决此案,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按照约定时间,姜某及曹某父亲来到“讲理堂”,镇综治办主任蔺文龙、村支书郭银亮以长辈的身份对姜某进行耐心劝慰,并对曹父以案说法,严厉批评曹某的不诚信行为。承办法官杨森从法律角度进一步释法明理,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劝说,曹某的父亲认识到了曹某行为的违法性,同时主动联系了远在浙江的曹某,曹某当即表示愿意分期退还购车款,经过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至此困扰姜某三年的返还购车款纠纷在“说理堂”里,通过“法庭+镇政府+村委会”的协同配合机制,得以圆满解决,既彻底解决了纠纷,又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同村人伤和气,一举多得。

该起民事纠纷只是张良人民法庭利用“说理堂”等基层调解平台解决矛盾纠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例子。近年来,张良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的司法理念,在办案过程中积极靠前、主动作为,对群众间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积极融入多元化解纷机制,利用网格化的多元调解平台,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建设完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改变坐堂问案老传统,俯下身子走进田街地头、来到村委大院、基层调组织,提前为群众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支持,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在减轻群众诉累、增进社会和谐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法官办案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闯出了一条一站式诉讼服务与一站式多元解纷相辅相成的司法服务新路子,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