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推进消费环境建设 强化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4-07-11 09:54:40


作为近几年电商销售的强势力量,直播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购物模式,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到数万亿元。据相关平台公布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618年中大促期间,淘宝直播今年618前4小时,67个店铺直播间成交破千万;小红书数据显示,618期间店播 GMV 为去年同期5倍。

然而伴随而来的,是网络直播行业中的种种乱象。针对消费者的侵权事件逐渐增多,主要包括虚假营销、野蛮带货、质量不佳、货不对板、退货门槛高以及退换货难、维权遇阻、售后服务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信任度,给消费者们带来诸多困扰。

面对种种乱象,国家也着力在相关领域加强管理。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8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一部配套行政法规,《条例》在细化经营者义务、强化国家保护、完善争议解决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全面加强对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宁权、个人信息等保护力度。

其中关于网络直播,就明确了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确保广告的真实性、合理安排退货政策、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等。同时还强化了电商平台的监管责任,要求平台对入驻的主播进行资质审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种种规定,旨在通过法律手段恢复和提升这种信任,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虽然,有评论指出,法律的落地不是一蹴而就,从纸面走进现实需要一段时间。但无规矩不成方圆,约束规范是为了更好发展。《条例》的出台,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标志着我们对于直播带货这一新型消费业态的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直播带货“野蛮生长”的时代将终结。而下一步的落实,则是需要我们各个监管部门、商家、以及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共同去执行、去监督、去促进、去提升。这是一个逐步完善、慢慢填补的过程,期间可能会有质疑、会有不完美,但只有经历过这些变革中的阵痛,才能催生出更符合大众期盼的结果。

网络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唯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管体系,厘清监管职责,将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才能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持续优化网络消费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购物环境。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